中国科商网
全球观察: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国内绝大多数新药都是模仿式创新,创新药领域亟须“原始创新”
发布日期: 2023-04-15 18:26:58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没有不断创新的理念,不想做原始创新,未来不管是一家企业,还是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都很难在国内拥有一席之地。”4月14日下午,首届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研发创新大会在江苏无锡开幕,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年度会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在会上谈到药物创新时如是说道。

李佳表示,原创新药的研发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未来5到10年,将迎来全球制药工业重组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过,李佳也指出,尽管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但国内创新能力仍待提高,仿制药占了很高的比例,绝大多数上市的新药都是模仿式创新的结果。

“对我们来说,必须要做原始创新,而不再是模仿式创新。”李佳说。


(相关资料图)

原创新药研发面临难得机遇期

自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内创新药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李佳表示,原创新药的研发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以新靶标发现、新生物标志物发现、新分子实体发现、组合药物发现、快捷成药性研究五大科技为核心的原创新药研发大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未来5到10年,全球制药工业将迎来重组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重大技术变革还将促进转化医学、再生医学、智能医疗、高端制造等大健康领域全方位变革,对我国未来以生物经济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李佳称。

李佳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李佳表示,全球医疗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对中国来说可能是发展的快车道,这也使得过去一直以西方为主导的生物医药发展进程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得益于过去这些年国内在基础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上的巨大进步,全球都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生物医药)的崛起。

李佳还提到,现在大家熟知的靶向药物研发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在这之前绝大多数药物研发都是先被临床证明有效,然后再寻找靶标,例如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有许多中医药在临床上被证明有效,这是我们很宝贵的财富,从这里面我们一定能再挖掘出三氧化二砷和青蒿素这样的物质。”他表示,国内应该两条线齐头并进,不能光谈分子靶向,也要重视挖掘中医药。

此外,李佳还强调了出海对药企的重要性。“出海是必然,如果离开国际市场,很难支撑对单个创新产品的回报。现在在中国,如果做创新药不考虑出海战略,是不太有前途的。”

国内医药发展亟须创新驱动

国内创新药研发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李佳认为,尽管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药物市场,但国内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仿制药占了很高的比例,绝大多数上市的新药都是模仿式创新的结果。“上市新药绝大多数是‘me-too’甚至是‘me-worse’药物,原创新药(First-in-class)属于凤毛麟角,新药市场仍然被跨国药企所垄断。”

李佳表示,国内的生命科学和基础科学研究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但是向新药转化的效率仍然很低,目前没有一个靶标是中国人发现的,也没有基于中国人发现的靶标产生原创新药的上市。“在新药研发领域耳熟能详的技术,包括单克隆抗体、双克隆特异性抗体、高通量筛选、转基因动物模型评价等等,几乎没有一项技术是我们首先发明的。”

李佳认为,国内原创新药早期研发的完整链条还没有形成,原创新药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还受到众多的制约,药促会也一直在推动药监部门、医保部门跟新药研发产生良性互动,让创新能够享受应有的市场回报,赚到钱再投入创新,不断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这两年,我们已经完成了模仿式创新的任务,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梯队里领头的国家。现在唯一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美国,全世界每年的原创新药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佳直言。

李佳建议,国内医药产业一定要坚持创新,如果没有不断创新的理念,不想做原始创新,未来不管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都很难在国内拥有一席之地。“只有坚持真正的原研创新,我们这个产业才真正有生命力。”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