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直击股东大会丨去年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营收增长465% 科士达董事长刘程宇:看好今年海外户储市场
发布日期: 2023-05-06 16:28:0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5月5日下午,科士达(SZ002518,股价43.3元,市值252亿元)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科士达工业园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

年报显示,科士达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增长,营业收入44.01亿元,同比增长56.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6亿元,同比增长75.9%。


(相关资料图)

在股东交流环节,科士达董事长刘程宇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公司再次抓起了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上述业务去年获得较快增长。而谈及对今年户用储能市场的预期,刘程宇认为,目前中国厂家在欧洲的户用储能库存比较多,但今年公司该板块应该可以比2022年翻一倍,另外公司也在向南美、北美等地区拓展市场,预计从下半年开始陆续有部分储能产品会完成北美认证。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在业绩一路上行的同时,科士达应收账款也攀升至近13亿元,占资产比例超20%。在去年公司股价一路走高的时候,控股股东还多次进行了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5.6亿元。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控股股东去年减持超5亿元

科士达成立于1993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目前是一家数据中心(IDC)及新能源领域的智能网络能源供应服务商,主营业务涉及数据中心、光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产品、储能等领域。

分产品来看,科士达去年的主要收入增量来自光伏逆变器及储能。2022年,科士达智慧电源、数据中心产品实现营收21.84亿元,同比增加1.55%,毛利率为36.4%,比上年同期增加3.73个百分点;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产品实现营收18.37亿元,同比增加465.06%,毛利率为24.66%,比上年同期增加5.22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对业绩增长,刘程宇向记者表示,公司实际上做光伏逆变器比较早,但在“531新政”(指《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之后受到了影响。从2020年开始,公司再次把光伏逆变器和储能板块抓了起来,因此去年发展较快,今年公司也会将其作为核心增长点。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数据中心和光伏逆变器技术差别不大,其次他们的供应链比较相似,原材料的8到9成是一样的。”刘程宇补充道。

但在业绩增长的同时,科士达的财务风险也在提升,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等方面。

科士达表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应收账款总额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光伏新能源产品回款周期长、回款风险大的问题一直存在。因产品销售合同纠纷新增的涉诉事项,也将影响公司整体业绩情况。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科士达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为3.11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2.97亿元,占公司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20.85%。

从二级市场来看,自2022年4月底发布年报之后,科士达股价一改下滑态势,稳步从十多元一路上摸,在今年1月达到了最高点63.88元/股。在股价上涨期间,科士达控股股东宁波科士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科士达”)也多次减持了股份。2022年9月7日,科士达公告宁波科士达完成了1%的减持,合计582.44万股;12月28日,宁波科士达再次完成减持582.44万股,两次合计套现约5.64亿元。

每经记者查询到,科士达的实控人刘程宇、刘玲夫妇,也是宁波科士达的全部股东,其通过宁波科士达目前仍间接持有科士达57.74%股份,刘玲也直接持有科士达3.61%股份。

看好海外户储业务增长

2022年,光伏装机量不断扩大,储能赛道亦随之持续扩张。作为家庭用户侧储能系统,户用储能常与户用光伏配合安装,为家庭用户提供电力。同时,因其利润空间大,市场需求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户储作为重点开拓市场。

每经记者注意到,2022年,科士达有55.75%的营收都来自境外。公司方面表示,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营收约30%来自海外,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约40%来自海外地区。

目前,欧洲和美国是全球户储装机的主力地区。去年以来,能源紧张局势造成欧洲电价上扬。另一方面,在环保目标下,光伏渗透率在海外提速,户用储能的配套经济价值开始显现。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据相关数据预测,美国、德国的户用光伏渗透率将从3.3%、11.1%,提升到2025年的6.6%、21.5%。

对于今年欧洲的户储市场,科士达方面有何判断?刘程宇向记者表示,“目前很多户用储能的厂家,特别是中国厂家在欧洲的库存比较多,但我们认为今年储能这一块比去年翻倍应该没问题,另外我们也在进一步拓展南美、北美等市场,预计从下半年开始陆续有部分储能产品会完成北美认证。”

目前,科士达在海外的储能产品以ODM为主,对于是否会建立自主品牌,刘程宇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海外现在储能ODM的目标定位都是一些全球知名的品牌,但也会控制数量,让量给公司在海外的自主渠道。”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