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万里长江第一城,如何炼成“动力电池之都”?
发布日期: 2023-06-09 18:30:1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金沙江、岷江在此汇聚成长江,因而被称作“万里长江第一城”。在过去,这里以“中国酒都”闻名于世,如今,“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正在成为一张备受瞩目的新名片。


(资料图片)

6月9日,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宜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称号。在知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等800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下,宜宾将这一“国字号”名片收入囊中,也展示出其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宜宾将抢抓连续两年承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进,突出龙头引领、科技赋能、低碳导向,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889亿元,同比增长4.5倍。这也直接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对宜宾贡献率达56.5%,成为与白酒并驾齐驱的支柱产业。

对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而言,好似“一方源头活水”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其经济位势持续提升、形成四川省万亿级产业集群核心支撑,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前进路上必不可少的新动能。

令外界好奇的是,宜宾为何能在群雄逐鹿的锂电行业持续突围?过去一年多以来,宜宾又是如何抓住产业机遇,完成“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跨越?

新名片:“动力电池之都”

受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潜力产业。“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向西部转移,尤其是向四川转移。”在2022年举行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如此预判。

一年过去,一一应验。四川锂矿石资源占到全国一半以上,绿电比例达80%,加之人力成本低等优势凸显,“西进入川”愈发成为动力电池产业龙头们的共识。

比如,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在成都启动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项目,珠海冠宇集团与德阳签约计划建设10条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

2022年,四川省动力电池产量达83GWh,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约17%),而目前宜宾已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50GWh,全市产销动力电池72GWh、占全省80%以上、占全国15.5%,“动力源”的作用正不断凸显——今年1至4月,宜宾动力电池行业同比增长34.5%。

而连续两年承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带给宜宾空前的行业知名度和产业号召力。宜宾笃定,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动力电池之都。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基地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有数据显示,去年7月底举行2022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以来,宜宾签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达48个,总投资962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投产项目16个。这些不断落子的重点项目,便是宜宾“预计今年动力电池产值突破1200亿元”的最大底气。

不过,动力电池正在“全国开花”,“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的特色在哪里?

从重点项目来看,答案是“零碳”。得益于当地“全水电+零碳天然气”绿色能源的解决方案,四川时代、宜宾锂宝、宜宾中车、时代吉利等已先后成为“零碳工厂”,其他产业链企业也正积极向碳中和迈进。

这既是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突出特色,同时也是当地持续吸引动力电池产业落地的特殊引力。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化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宜宾在低碳发展模式和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新的动力。

新生态:产业链与创新链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宜宾的动力电池小镇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据介绍,四川时代的7期项目已建设完毕,准备大会期间投产;科达利、安费诺、宜宾天原等生产锂电池精密构件、电芯互联模组以及生产正极材料的配套企业,纷纷将进度条“拉满”。

四川时代在宜宾布局的动力电池项目已扩展至10期 图片来源:大会主办方供图

这也是宜宾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建圈强链”的缩影。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宜宾逐渐形成“1+N”的产业格局,江安、南溪、屏山等县域依据自身优势承担不同细分产业链,比如江安的正极材料、屏山的负极材料。

在此过程中,宜宾逐渐形成基础锂盐到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铝)箔、隔膜、电解液等6大电池组件以及导电浆料、生产装备、回收利用等产业链的全覆盖,成为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核心依托。

“目前,四川时代1、2、3、5、6期和时代吉利共6个工厂已建成投产,在职员工1.5万人,2022年产值占三江新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约41%。”

作为“链主”企业,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总经理特别助理、外联部长杨伟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批项目陆续投产,宜宾有望建成5000亿元级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事实上,沿着四川时代,一条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已经在宜宾形成。

按照官方说法,宜宾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首先是将四川时代电芯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展达年产能295GWh,以此招引产业链各领域领军企业为其配套,而配套项目也成为各领域的小巨人。同时,2000亿元级电池项目,还带动一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铜箔、锂盐项目落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的宜宾显然不想只做“生产”,在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的同时,依托核心企业打造的创新体系亦在提速推进。

目前,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已经达到5个——四川省高倍率锂电材料前驱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原锂电)、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省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技术中心(锂宝新材料)和四川省电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四川时代)、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四川时代牵头)。

在“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牵引下,各环节的创新平台加速“输出”,通过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新方位:撑起万亿级集群

当然,“狂飙”的宜宾背后,是四川动力电池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四川的动力电池产量占到全国的17%左右,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被确立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瞄准万亿级集群。

根据规划,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GWh,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00亿元。与此同时,宜宾的目标是“2025年全市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宜宾动力电池产业或将贡献全省六成的份额,成为四川万亿级集群的核心支撑。

宜宾是有这个能力的。2020年,其动力电池产值还不到18亿元,2021年飙升至160亿元,2022年达到890亿元,均是翻倍增长。

而在“五区共兴”的发展战略下,四川已逐渐形成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德阳、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格局。

宜宾三江口 图片来源:宜宾市提供(曾朗 摄)

去年6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而包括宜宾在内的川南肩负着“高水平建设第二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宜宾的城市能级迎来重要跃升机遇。

2022年,宜宾实现GDP3427.84亿元,同比增长4.5%——连续三年增速全省第一,经济总量跻身全国GDP百强城市第9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5.81亿元,同比增长9.8%,稳居全省第二位。

作为多个重要战略的交汇点,宜宾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优势还在于,既可以辐射川滇黔渝,又可以远销欧亚市场。尤其是川渝联手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加速新能源转型背景下,宜宾可以提供稳定的“动力源”。

比如,重庆两江鱼复新城与四川宜宾三江新区签约共建汽车零部件协同配套基地,重庆的长安、赛力斯等整车企业有望装上“宜宾造”电池。

对宜宾来说,捕捉到“动力电池”已然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产业转型,但这还不够,面向未来继续前行,还需要继续挖掘,寻找新的产业动能。

“抓住电池技术迭代的新机遇,我们正在为储能产业的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宜宾市相关负责人在储能发展高峰论坛现场表示,储能产业如日方升,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发展大幕正在拉开。

如宜宾所言,其将依托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向储能、低速车、钠电、固态电池等新领域延伸,丰富产业生态,抢占未来新赛道。”

这种布局,从2023全球动力电池大会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专门设置与主论坛平行的“储能发展高峰论坛”,产业推介上频频提及储能、低速车、固态电池等领域……

一场行业盛会,往往是行业变革的风向标。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或许也将是其“再出发”的起点。

文 | 淡烻

关键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