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今年很热明年可能更热!专访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规律显示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次年影响更为显著
发布日期: 2023-07-12 11:27: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一周之内,全球高温纪录连续多次被打破——世界气象组织10日表示,初步数据显示,从7月3日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而7月7日则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


(资料图)

而在此之前,7月4日、6日,都曾分别改写了地球平均温度的历史纪录。此外,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北方一些地方气温超40摄氏度。

这是不是预示着今年还会出现更多高温的日子?今年的气温会创下纪录吗?然而专家的观点可能令人更为吃惊——明年的气温,有可能比今年还要更高。

7月11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2023全国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在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表示,按原来的规律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第二年气温会更高,也就是明年可能会比今年更热。

世界各地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系统变化

NBD:我们注意到,世界气象组织的科学家10日表示,初步数据显示,从7月3日开始的一周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周。您认为这种高温天气是今年的特例还是会持续呢?

张兴赢:可能明年会更热。一周前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宣布,热带太平洋地区七年来首次出现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条件。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而且按规律来看,这一现象形成的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更热。

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当时也是受到2015年形成的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所以按原来的规律来看,明年可能会比今年更热。

NBD:全球出现这种高温天气,是单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还是与气候变化也有关系呢?

张兴赢 图片来源:受访者

张兴赢:与两者都有关系。从目前来看,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气候科学,实际上它耦合了很多因素,关联着整个地球系统。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才构成了气候系统,各圈层与大气圈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状态。

NBD:从到目前为止呈现出来的结果来看,全球多地都出现了这种持续的、较长的、比较罕见的高温天气,可否将这一现象理解为气候变化正在敲响警钟?

张兴赢: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从目前的科学阶段来看,今年的气候变化的确非常显著。

我们曾以为去年的高温热浪只是间歇性的,可能在去年出现过后会间隔几年再来,但结果是今年高温热浪来得比往年更早。今年北京端午节前后就开始持续高温。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高温热浪正席卷北半球,欧美等多个国家也出现极端的高温。

NBD:从气象局的研究成果来看,就未来10年或15年的大趋势而言,气温会不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夏天天气是否会越来越热?

张兴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综合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3》显示,2011至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至1900年高出1.1℃,世界各个区域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系统变化,比如海平面上升、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海冰迅速融化等。报告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这其中,高温热浪的频发多发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

公众对预报中空报漏报的接受度会慢慢提高

NBD:要想适应这种高温天气频发的状态,早期预警工作非常重要。目前,气象部门的早期预警工作进展如何?

张兴赢:早期预警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能够让人们知道危险天气即将到来,并为政府、社区和个人如何采取行动提供信息,以尽量减轻即将产生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在这方面中国是做得比较好的,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后盘活社会资源、凝聚应急联动力量,实现了上下相互衔接、规范统一,面向政府、行业、个体等不同层次用户,通过不同通道,结合不同灾种,实现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中国气象局成立了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与国家能源局共同来保障整个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保供,还成立了国家级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建成了我国碳中和行动有效性评估系统,能够准确区分全球、区域、城市等不同尺度的自然碳通量和人为碳通量。

NBD:我国目前预警的准确率如何?

张兴赢:从科学层面来说,全球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水平在70%-80%左右,中国已经达到国际的最高水平了。但是民众对天气预报本身在科学技术上存在的空报漏报情况还没有完全的理解,都希望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我们也希望未来人类科技的进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当前随着整个社会的软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我相信人们对这种情况的接受度也会慢慢提高,大家会更加理解预警工作中存着的科学概率问题,防灾减灾的早期预警推进工作由此也会更加顺畅。

NBD:如果未来出现高温天气的常态化,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我们是否迫切需要国家出台一些顶层设计?

张兴赢:肯定是需要的。这些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的工作除了减排以外,还有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正如今年两会期间我提交的《关于加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的提案》,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给予保障。但是就目前而言,不仅中国,全球在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方面都是不够的。

关键词:

相关内容